疑雲中的清晰身影─《雙面葛蕾斯》
1843年加拿大發生了一樁轟動一時的命案,一名女僕與馬伕聯合殺害了雇主與其情婦。本案引人注目之處在於,僕人罔顧社會階級犯上,更使議論翻騰的是嫌犯之一的葛蕾斯‧馬克斯,當時年僅十六歲,正值花樣年華之際何以犯天下之不韙痛下毒手?時歷百年,歷史的扉頁早已蒙上了厚厚的一層灰,時代背景幾經搬風,此案中的主角面貌早已漫漶,尤其是葛蕾斯,她在當時早已被好事者鼓吹成萬惡不赦的惡女或被同情者形容是悲憐的犧牲者,真實面貌更是難辨。而這正好給了瑪格麗特‧愛特伍有了大書特書的空間。
歷史懸案一向是作家喜愛攬用的素材,然而能否剪裁得宜、另闢蹊徑,則關乎作家的功力深淺。作家倚賴史實寫作,首先得找出歷史的縫隙──也就是其中疑雲重重、人影綽綽之處──方能趁虛而入,將自個的想像塞進空處,填滿模糊地帶。然而成功塞入了自己的異想還不夠,收尾才是關鍵。作者必須小心翼翼地將縫隙縫合,使讀者看不出作者出入史實的痕跡,也就是說作家得如外科醫生般將內裡補完後,再優雅地縫上傷口,不留一點傷疤。甚至經年累月之後,作家的完美技巧還會讓人們誤以為那才是史實的原貌。瑪格麗特‧愛特伍的舊作《雙面葛蕾斯》便是一次精采的寫作示範。作家執筆如捻針刺繡,出入虛實之間,遊刃有餘,以一樁十九世紀中期的血案為素材,細細編織,近看是一名女僕的一生的刺繡,遠看則成整個時代女性血淚染就的紡紗。
作者一方面利用當時的報章雜誌,營造出葛蕾斯邪惡狡猾的形象;一方面卻又回溯到葛蕾斯的童年:迫於經濟壓力的葛蕾斯一家從愛爾蘭移民至加拿大,然而由於她父親的劣根性,害得母親病死異域,家庭支離破碎,葛蕾斯只好靠幫傭維生。葛蕾斯在幫傭期間也曾有過快樂時光,可惜快樂時光如幻如電,她也只能在日後倚賴回憶滋潤她貧脊的生活。在此,作者給了我們葛蕾斯在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面目,那樣的苦楚卻又是大時代眾多女僕的縮影,然而作者不甘僅此,又大量虛構葛蕾斯的內心獨白,並以許許多多的細節填補她形象空白之處。最後的成果斐然,葛蕾斯的形象不再扁平,她成了有血有肉的女僕──而非彼時恆河沙數中的一個平凡女子。
所以千萬別以為這是本推理小說(儘管它擺在推理小說的架上),歸於女性文學才適得其所。如同愛特伍其他的小說,《雙面葛蕾斯》的結局也很驚人(至少我覺得啦),同時也頗能自圓其說。愛特伍巧妙地賦予書中女主角人性,血肉葛蕾斯,於是身影模糊的她走出了歷史的重重迷霧,終在久違的陽光下一展笑顏。
題外話,謠傳凱特布蘭琪的拍片計畫中出現了《雙面葛蕾斯》。是真是偽,令人期待。
標籤: 翻書
1 Comments:
前陣子看你介紹盲眼刺客這本書
就到圖書館借了想說放著當手邊書
空閒時間可以拿來讀
後面就像你說的越看越想繼續看下去
後來本來想去借雙面葛蕾斯
但是圖書館沒有,於是我挑了使女的故事
這本書的精采程度也不亞於盲眼刺客
不過我還是對雙面葛蕾斯很有興趣
打算到誠品去把它看完
假使哪天你也看了使女的故事
不知道能不能看到你的介紹呢
希望有那一天
張貼留言
<< Home